這次我參訪了仙台市若林區的海嘯受災地。之前我也參訪過兩次其他受災地,當時我感受到的是震災帶來的絕望。但是這次,是讓我感受到復興的希望的旅行。
荒濱小學(仙台市立荒浜小学校)
距離海岸線只有700公尺的荒濱小學校,不但在海嘯中奇蹟的保留下來,還救了整座小學和附近居民的生命。現在,這座小學經過安全維護後,重新整理為紀念館,供人參觀、學習相關知識,同時也繼續當作避難場所。
地震發生當時,小學裡有91個學生在上課。按照避難訓練的計畫,全校應該要到學校的體育館內避難。但是校長在聽到海嘯警報後,緊急呼叫所有人到學校屋頂上避難。
果然,平均高達9公尺的海嘯一下就吞噬了附近所有的建築、樹木,荒濱小學的一樓也完全泡在海水裡,一直淹到二樓。而原本預定地避難地點 - - 體育館,早就淹沒在海水裡了。如果當時校長沒有做出正確的判斷,後果就不堪設想。最後,在屋頂上的學生和附近居民總計320人,從地震當天下午一直到隔天下午六點半左右才由直升機全數救援完畢。
四樓的展示室裡播放紀錄片「3.11 荒浜小学校の27時間」,還原當時場景
現在小學的1樓和2樓保留了教室被海嘯侵襲後的樣貌,4樓則展示了荒濱地區的歷史、過去和現在的照片對比。從當時避難用的屋頂上可以眺望整個荒濱地區。一眼望去,除了海以外就是一片荒涼。原本住在小學附近的有800多戶人家,現在因為這個地方太危險,所以日本政府要求居民全部搬離。而這塊地未來可能會建成工廠或是觀光農園,目前還沒確定。
小學體育館的時鐘停在海嘯發生的時刻:下午3點55分
交通方式:地下鐵東西線荒井站 搭仙台市營公車 舊荒濱小學校方向 終點下車(約15分)
參考網站:震災遺構 仙台市立荒浜小学校https://www.city.sendai.jp/kankyo/shisetsu/ruin_arahama_elementaryschool.html
荒濱祈禱之塔(荒浜祈りの塔)
接著我們來到距離荒濱小學600公尺的荒濱祈禱之塔。
這座塔就在海的旁邊,走過堤防就是當時發生海嘯的太平洋。這裡在地震發生前是海水浴場,每到夏天就會有很多遊客來這裡放鬆、玩水。但是海嘯發生後,海水浴場就關閉不再開放。除此之外,堤防的高度也加高,預防未來類似災害再發生。
金黃的沙灘和海水,很難想像發生海嘯的可怕
在堤防附近設有一座慰靈碑,悼念在海嘯裡失去生命的人們。慰靈碑旁還有一座觀音,觀音的高度是根據海嘯的平均高度9公尺建成的。
解說員奶奶說,地震發生後,雖然有些人第一時間逃到安全的地方,但是因為當時天氣很冷(下文會提到),加上沒人認為會發生海嘯,於是又跑回家拿保暖衣物,結果就被海嘯吞噬了…。「我的家就在那裡」奶奶指著一個咖啡色貨櫃說,「但是已經不見了。」她說,地震發生當時只有她的媽媽在家,幸好媽媽逃到了四公里外的地方,才得以幸免於難。我算了一下,四公里大約要走一個小時,海嘯也剛好發生在地震後大約一個小時,不禁捏了一把冷汗。
荒濱記憶之鐘
照片是荒濱記憶之鐘(荒浜記憶の鐘),圓圓的石頭到鐘塔距離13.7公尺,是當時海嘯最高的高度。我們敲了一下鐘,鐘聲迴盪在荒涼的海邊,紀念逝去的人們,也提醒活著的人要好好活下去。
原本海邊有一大片的松樹林,海嘯發生後只剩下5、6棵還堅強的活著。在那之後,當地居民也種了新的松樹,現在正蓬勃的生長著,看到之後不知不覺會讓人燃起希望。
震災後新種的松樹,正在充滿生命力的生長中
交通方式:荒濱小學校 步行600公尺
午餐:伊達の牛タン本舖 (伊達的牛舌本舖)
午餐是仙台名物「牛舌」。我們去的餐廳是「伊達的牛舌本舖」,嚼勁十足的牛舌配上炭烤的香氣,齒頰留香。
農業園藝中心(仙台農業園芸センター)
農業園藝中心在311大地震中,設備和溫室等受到嚴重的損害。經過好幾年的整地、維修之後,終於重新開園。現在主要進行一些實驗農業、收穫體驗和研修等活動,讓仙台市民也能輕鬆親近農業。
另外,這裡還有梅園,現在這個時節可以賞到許多品種的梅花,有白色有粉紅色,相當漂亮!
交通方式:仙台市營地下鐵東西線 荒井站下車
荒井站→巴士 2號乘車口 往舊荒濱小學校「農業園芸センター前」下車 (約10分)
或從荒井站徒步約30分
官方網站:https://stbl-fruit-farm.jp/
311交流紀念館(せんだい3.11メモリアル交流館)
旅程的最後一站來到311交流紀念館,這座紀念館就在地下鐵的荒井站內,很好抵達。荒井站的外觀設計很現代,為這個地方帶來新的活潑氣息。
整座紀念館裡重生的氣氛很濃厚,像在一樓有一座小朋友做的城市模型,表達對重建後城市樣貌的憧憬。旁邊還有厚紙板做的繪馬,寫滿對復興的希望。
「一天也好,希望能早點復興,讓東北回到原本的模樣」
「不能輸給海嘯!」
二樓是一個展示室,展示了震災發生前、發生當時、發生後的情形。
特別的是,展示室的地板和椅子都是從受災的小學、體育館直接搬過來的。
紀念館三樓則還原了地震後居民被疏散到各地體育館之後,在體育館裡的生活空間。
兩個人只能被分配到一點小小的空間,而且當時氣溫只有零度,在停水停電的情況下,生活品質非常不好,真的很辛苦。
交通方式:地下鐵東西線荒井站
經過一天的參訪後,我對311大地震當時發生的事又有了更多了解。重建還在緩慢的進行,當地還有許多課題要克服,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隨行的領隊說,震災之後他改變最多的就是「感謝的心情」。在地震前覺得理所當然的事,在地震後卻那麼困難。我們擁有的一切,生活能夠正常運作,其實都不是理所當然的事,而是大家一起在背後支撐。尤其是震災那段期間,他深深感受到人們的互助有多珍貴。
在日本講到或看到震災相關資訊,很常看到「感謝」這兩個字。第三次走訪災區後,終於多多少少可以感受到這兩個字所包含的重量了。
Comment On Facebook